為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保障流域水質安全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德州市生態環境局夏津分局在六五河、青年河等7處重點河流斷面組織開展常規水質采樣與檢測工作,通過構建“監測精密、溯源精準、聯動精細”的全鏈條水環境管理體系,推動水污染防治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防控、系統治理轉變,努力繪就“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生態畫卷。
一是監測體系“精密化”,構建全域覆蓋感知網絡。秉持“點面結合、全域監控”原則,科學布局監測點位,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水質感知網絡。本次常規監測覆蓋六五河、青年河等7處重點河流斷面,依據水文特征與潛在污染風險,合理設置監測斷面,對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總氮、高錳酸鹽指數等項目進行采樣分析。監測工作嚴格遵循國家技術規范,確保從樣品采集、保存運輸到實驗室分析全過程質控,保障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和有效性。依托縣域內水質自動監測站點,結合本次人工采樣,實現對重點水域水質動態的全天候、全覆蓋跟蹤,形成“自動預警+人工核查”互補機制。歷史監測數據表明,通過持續加密監測,2025年1-6月,夏津縣六五河省控范窯閘斷面水質均值穩定達到地表Ⅱ類優良標準,部分月份甚至躍升至Ⅰ類,為科學評估治理成效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溯源解析“精準化”,深化數據驅動治理機制。著力推動監測數據從“可視”向“可用”深化,強化智慧賦能,讓數據“開口說話”,精準指引治理方向。一方面,深化數據分析研判。夏津分局對本次7處重點河流斷面監測數據進行深度挖掘與關聯分析,結合水文氣象、污染源分布等信息,精準識別水質異常波動區域及潛在污染因子,特別是針對汛期水量增大等特殊時段加強趨勢預判。另一方面,強化污染溯源追蹤。針對數據分析發現的異常點位或波動指標,如總氮、氨氮等,立即啟動加密監測與溯源排查。通過在上游排污口、支流交匯處等關鍵節點增設臨時監測點位,運用便攜式快檢設備精準鎖定污染來源,實現從“末端監測”向“源頭管控”的延伸,為靶向治理、精準施策提供“第一手”證據鏈。
三是協同聯動“精細化”,凝聚多元共治管理合力。要強化部門協同與執法監管,推動監測成果高效轉化為治理效能。嚴格執法閉環管理,依據監測結果,聚焦偷排漏排、超標排放等違法行為,加大執法巡查力度。動態更新入河排污口臺賬,將雨洪排口等納入清單化管理,嚴把入河“閘門”。對監測發現的問題,建立整改清單,實施掛圖作戰、跟蹤問效,確保問題閉環處置,以執法剛性壓實治水責任。
下一步,夏津分局將繼續堅持監測先行、數據支撐、精準施治和協同共管,持續優化水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布局,強化智慧監測技術應用,深化多部門聯防聯控機制,推動水環境管理從“水質達標”向“生態健康”、從“末端治理”向“源頭預防”的更高層次邁進,全力守護六五河、青年河碧水長流,為建設生態宜居、人水和諧的美麗夏津注入不竭動力。
來源:山東省生態環境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