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近年來不斷創新保水護水新手段,秉持“極致思維”治水護水管水,積極探索“廠網一體”改革,試點污水處理設施“一用一備”,建成水質智慧監管體系,為守護十堰良好水生態環境筑牢堅實屏障。
監測數據顯示,丹江口水庫水質多年穩定保持在II類及以上標準,十堰全市27個國省控斷面水質持續保持優良水平,達歷史最好成績。
一用一備,有備無患
“十堰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高度重視保水護水工作,秉持‘極致思維’保水護水,正精心謀劃建設丹江口庫區十堰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應急備份工程,全力守護‘一庫碧水’。”十堰市有關部門負責人說。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十堰承載著特殊的歷史使命與責任擔當。多年來,十堰始終將“國之大者”牢記心間,把守水護水當作“天大的事”。在十堰市主城區的神定河、泗河、犟河等三大流域,累計建成日處理污水能力達40余萬噸的污水處理設施,這些設施在確?!耙汇逅览m北上”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成為守護水環境質量的堅實屏障。
今年全市“新春第一會”上,十堰立足時代發展大勢與本地實際,提出“五個加快建成”的目標任務,其中加快建成國家戰略水源地被置于首要位置。十堰從建設國家戰略水源與安全保障區的戰略高度出發,強化水安全底線管控,適度超前布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精心構建神定河、泗河、犟河等三大流域“多點互通、分區互濟”的管網系統,實現污水主管網的應急切換以及跨流域污水調配功能,為城市水環境安全增添多重保障。
考慮污水處理設施檢修、城市發展等因素,十堰著眼于長遠發展,積極為主城區三大流域污水處理設施打造“備份”系統,逐步在神定河、泗河、犟河等三大流域各建設一座應急備份污水處理設施,計劃新增日處理污水能力約14萬噸,其中神定河流域擬新增5萬噸/日、泗河流域擬新增6萬噸/日、犟河流域擬新增3萬噸/日的污水處理能力,出水水質達到準IV類標準。
待這些污水處理廠應急備份項目全部建成投運后,十堰市的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升,能夠充分滿足日益增長的污水處理需求,確保污水穩定達標排放,為持續改善和保護水環境質量提供更加堅實可靠的保障。
廠網一體,統一調度
記者了解到,十堰市神定河、泗河、犟河流域累計建成各類污水處理設施近10座,并配套建設了污水收集管網。這些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過去由多家公司建設運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污水處理成效。
“按污水處理量計費,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污水越多,收益就越高,有時各污水處理廠之間存在‘搶水’現象?!笔呤猩鷳B環境集團張群偉說。
為提升污水處理成效,2023年8月,十堰市政府成立十堰生態環境集團公司,并于2023年10月中旬順利接管十堰城區神定河等三大流域8座污水處理廠和320公里主管網,擔負起污水處理廠廠網一體化工作。
十堰市生態環境集團接手后,在神定河、犟河流域成立“廠網一體”調度中心,率先在神定河、犟河流域探索實施“廠網一體化”。他們建立完善流域上下游聯動、廠廠聯動、廠網聯動機制,統一調度統籌運維。
十堰市生態環境集團專門設立管網運維部,在管網搶修維護時,調度污水處理廠及時提量生產,降低管網水位;在污水處理廠進水異常時,第一時間排查分析管網,解決廠網分離問題。對60余條重點支溝建立水質檢測庫,在主支管網交匯處加裝10套污染物多因子水質在線監測設備,根據管網來水水質水量,提前應對調整廠區生產工藝,保證污水處理廠在滿產提量狀態下,出水水質穩定達標。
建立廠網運維“日巡查、周檢查、月通報、季度大排查”機制,不斷加強各污水處理廠網設施設備日常巡查維護力度,搶在汛期前和枯水期,對污水廠重點設備設施提早進行日常維修和更換。2025年以來,十堰市生態環境集團累計主動排查整改影響生產穩定的設備設施等隱患問題數十處。
十堰發揮“廠網一體”統籌調度優勢,有效應對多輪強降雨天氣和來水異常事件,2025年以來,神定河流域斷面水質穩定在地表III類水,犟河流域斷面水質穩定在II類水。
科技管水,事半功倍
為提高發現問題的能力,近年來,十堰不斷提升全域智慧化管水水平,建成運行1個市級水質安全保障指揮中心和10個縣(市、區)分中心,充分運用衛星遙感、云廣播、無人機、數字孿生、AI等先進技術手段,構建起“水地空天”四位一體的水質安全監測體系。
這套水質安全監測體系整合十堰全市172個斷面水質監測、1066個衛星遙感監測網格、262個重點涉水企業監管、313路環庫岸線監控視頻、215公里環庫公路移動污染源電子監控、33個國省控監測站防入侵監控等平臺數據,形成點源實時預警、岸線水陸巡護、庫面遙感監測的“天羅地網”。
十堰租了一顆遙感衛星,將全市2489條河流的地域面積劃分成1066個網格,每3天掃描一次,成像精度可達0.5米。在丹江口市、鄖陽區、鄖西縣、竹山縣等丹江口庫區,布設歸巢式無人機50余套,主要用于庫岸線和入庫支流的日常巡護,巡護完成后自動返回充電。
今年,為防治污水在地下“跑冒滴漏”,丹江口市配置了地下管網機器人,這個機器人能伸能縮,邊爬邊拍,適時給管網來個“腸鏡”檢查,使管網問題早發現、早解決。
十堰還建立起“智能預警—中樞調度—限時辦結—紀檢督辦—銷號回告”五級聯控鏈條,實現環境風險隱患發現預警、自動交辦、高效處置、閉環監督的全流程管控。針對風險隱患,實行“實時(0小時)發現—0.5小時分發—2小時抵達—48小時反饋”的限時辦結機制,全流程時效壓縮至傳統模式的1/5。
通過“衛星看、監控盯、水上巡、岸上查”,十堰基本實現守水護水工作由被動處置型向主動預警型、人力密集型向人機交互型、經驗判斷型向數據分析型的轉變,十堰成功入選全國生態環境非現場監管執法試點城市。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