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倒映,碧波蕩漾,幾葉輕舟劃過水面,濺起串串晶瑩的浪花,這里是被譽為“高峽平湖”“玉湖”的高州水庫,粵西地區著名的游覽和度假勝地。夏日的高州水庫,遠山如黛,白云在波光中舒卷。
這般美景的背后,是廣東省茂名市對高州水庫生態環境保護付出的不懈努力。近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公示了2025年廣東省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名單,高州水庫成功入選,成為全省15個優秀案例之一,展現了茂名市在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方面的突出成效。
生命之庫:粵西地區的重要水源地 高州水庫坐落于廣東省茂名高州市東北部,處于鑒江一級支流大井河和曹江上。作為廣東省十大水庫之一,高州水庫總庫容為12.8億立方米,集雨面積達1022平方千米,保障著茂名市600多萬群眾的飲水安全。
隨著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的深入實施,高州水庫供水人口將從600多萬人擴大到1800多萬人,實現從茂名“生命之庫”到“粵西水塔”的重要蝶變。
然而,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水庫面臨著農業農村污染相對突出、基礎設施建設仍未完善、生態環境狀況有待提升等挑戰,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壓力不斷增大。
面對這些挑戰,茂名市、高州市兩級市委、市政府始終把保護好生命之庫作為重中之重,不斷加大保護力度。
立規建制:構建保水新格局 聚焦守水治水,茂名市不斷建立健全高州水庫水環境保護制度體系,積極打造保水新格局。
出臺《茂名市高州水庫水質保護條例》,茂名以最嚴密法治推動全域保護,成立高州水庫水源和生態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和高州水庫管理中心,健全保水制度體系;茂名市鑒江流域水利工程管理局與高州市檢察院、紀委監委簽訂《協同推進高州水庫水質、水生態環境和水資源保護工作機制》,凝聚保護合力,打造互聯互動機制;全面推行河湖長體系動態管理,2024年集雨區內各級河長巡河共2.4848萬人(次)。
在治理上,茂名高質量完成飲用水源保護區“劃、立、治”重點任務,高標準劃定高州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保護區面積覆蓋475.41平方千米,從嚴實施保護區規范化建設及排查整治。
先后取締高州水庫集雨區內造紙廠、煉金廠、選礦廠等40多家企業,關閉養殖場1437家。嚴控種植業面源污染,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及測土配方施肥,庫區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90%以上。完成庫區各鎮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及配套管網建設,1306條自然村已完成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84.86%。
嚴格限制林木采伐,加快推進植樹綠化,配備護林員276名,2024年集雨區內林地面積113.6萬畝,水源涵養功能明顯提升。持續深化生態保護修復,實施灌區清淤工程,科學實施增殖放流,每年投放300萬尾以上魚苗,提高水體自凈能力。連續多年開展庫區水華監測、分析、預警和防控研究,2016年至今,高州水庫未出現中度以上的水華現象。
治理成效:清水永續,惠民共富 經過系統治理,高州水庫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升。“十四五”以來,水庫國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生態流量滿足程度及供水保證率均為100%。自然岸線率超99%,生物多樣性明顯改善,共發現魚類45種,大型水生植物46種。
在治理的基礎上,茂名串聯高州水庫周邊歷史文化遺產和民俗文化景點,弘揚荔枝文化、冼夫人文化等深厚底蘊,建設冼夫人文化特色小鎮,重點打造北部“環庫生態”森林康養文化帶等旅游景區,高標準建設“甜美果海游”鄉村旅游精品路線,擦亮“中國荔鄉”文旅品牌。
組織庫區林下豐產品種篩選及繁育,現庫區種植中草藥豐產品種4萬多畝。發展玉湖國家水利風景區,創新“農民合作社+鄉村民宿管理”發展模式,深鎮鎮獲評省民宿示范鎮。開拓山地特色果業產業,依托高州水庫資源“富礦”,大力發展荔枝產業金字招牌。
目前,深鎮鎮仙人洞風景區獲評國家4A級景區,“甜美果海游”被評為2023年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綠色發展成效顯著,林下中草藥產業年產值達6000萬元,水稻畝產842公斤以上,荔枝產業助推鄉村振興“加速跑”,“高州市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項目”榮獲2023年度縣域高質量發展經典案例。
來源:中國環境